篇一:两弹一星的感想心得体会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经典6篇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1五十七年前的一个秋天,随着西北荒漠上的一声巨响,中华民族用最璀璨的方式向世界昭告了自己的回归;五十七年后,同样的金秋时节,我很荣幸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两弹城的碧树红墙之前,感悟先辈们的奉献与忠贞,体会凝聚于百年党史中的不朽与灿烂。三天的学习,详实的课程安排与丰富的实地参观加深了我对团青工作的理解,也让我与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听老师讲起九院的种种过往,我才了解到像邓稼先、于敏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背后也有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艰辛,更有许多曾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后勤工作者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从天南海北而来,将青春融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山林环绕,红墙肃然,在九院的旧址中学习漫行,一段段故事涌入脑海,一张张面孔恍然浮现在眼前,我霎时间仿佛看见了一片在雪原暮色中伫立的松林,他们没有绿叶,没有花朵,选择用苍色包裹自己,在风雪中噤声伫立。他们中没有一棵树显眼、出奇,但却用并肩生长化作了一片没有任何人能够忽视的林海,为祖国隔绝风雪,守望边疆;在他们的护荫下,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繁花似锦,曾经的冰雨风雪也化作了风和日丽。我突然感到,他们原来从未离开这片土地,在强大的国防事业保障下,升起的每一栋高楼,点亮的每一条街市,都有他们的身影;英雄于荒漠青山中埋骨,也在新颜盛世中绽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地震、洪灾、疫情,我们仍旧不断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新时代的青年们,成长于优渥富足之中,也没有经历革命前辈们那样飘摇艰苦的岁月,但每当国旗飘扬,祖国召唤,我们总能再一次看到无数面孔从天南海北聚集而来,为祖国与人民直面艰险,踏平荆棘,正如半个世纪前一样,同样的年轻,也同样的风华正茂!这一次学习,我听到的是历史,看见的是荣誉,留于心中的,却是一团火,它穿越时空而来,静静燃烧却无比炽烈,告诉我何为英雄,也鼓励着我不断前行。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2无私奉献,隐姓埋名以身许国。如果一张美国绿卡摆在面前,荣华富贵手中在握,而中国依旧是1950年代的那个中国,我们是否能像郭永怀那样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回到父母之邦,与祖国共攀登,与民族共患难。在艰难困苦中送走自己最后的岁月?如果已然登上世界科技的巅峰,而且家庭美满,爱好满满,我们是否能像郭永怀那样放弃所有,销声匿迹于雪域高原、戈壁
荒滩。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后世的万世太平?在观看情景剧《英雄丰碑》的时候,舞台上演员的这句台词始终在我的耳边回响,感动与激励溢满胸怀,久久不能平静。集智攻关,东风破晓气贯长虹。万夫一力,天下无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技术空白、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白手起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千千万万坚强意志的凝结下,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研制出两弹一星,用汗水和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震惊了全世界。薪火相传,红色江山生生不息。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当年奔赴西北的两弹一星奋斗者中90%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以爱国、奉献、奋斗、攀登为关键词书写了最美的青春华章,两弹一星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深沉的家国情怀,蕴含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品格,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必将引领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3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青年的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才能开出光辉灿烂的生命之花。20世纪50、60年代,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
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通过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自信则国自信。这次学习,让我对四个自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没有核武器,就没有资格反核,何谈安心搞发展?在当时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且人才匮乏的严峻形势下,如果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自力更生搞原子弹的自信,如果没有无数优秀青年科学家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要搞出原子弹氢弹,那是无法想象的。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年轻人应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有了新的认识。站在英雄的雕像面前,缅怀邓稼先等伟大科学家,回望前辈缔造传奇的峥嵘岁月,听着他们有的为了寻求实验失败原因宁以生命为代价毅然步入辐射区,有的填写分配志愿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高呼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等动人故事,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和工作,选择隐姓埋名甚至放弃生命?是祖国刚刚站起来就又危机四伏、是来之不易的和平面临核威胁、是苦难的民族尚未真正摆脱苦难我深感,青年人只有立大德、树大志,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发展自己,有益于国家。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代又一代青年身体力行干出来的。老一辈科学家感天动地的奋斗史,给人最深的感
受是,他们不图名、不图利,扑下身子,一心只为祖国的原子能事业,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情怀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光辉道路,只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就没有攀不上的峰,没有过不去的河,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4两弹科研亲历者郭老为我们生动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在可以选择安逸的城市生活的他,服从国家和组织的安排,前往一线,投入到艰苦卓绝的工作当中,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靠着爱国赤忱之心,靠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将个人与祖国共命运,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相联,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攻坚克难,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课后,大家自觉起立为郭老鼓掌,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将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响应号召,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永不懈怠,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砥砺奋进新征程!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5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
来的重要标志,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财富。
202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6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我们遇到困难应该像两弹一星元勋一样不怕困难,不畏险阻。虽然两弹一星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两弹一星的精神将永驻我们的心中。虽然我们现在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但我们可以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努力学习本领,磨炼意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基础。
篇二:两弹一星的感想心得体会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篇一】:读《山高水长》有感:深切缅怀聂荣臻元帅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深切缅怀聂荣臻元帅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读《山高水长》有感
《山高水长》以女儿聂力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聂荣臻元帅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此外还展现了聂帅作为一个体贴爱人的丈夫、牵挂女儿的慈父、疼爱孙女的祖父的普通人情感侧面,充分展示了聂帅开国元勋、科技主帅、厚道长者的形象。
聂荣臻元帅1899年出生于四川江津县。青年时就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为了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他决定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他宣誓:为国富民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回国后的聂荣臻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聂荣臻的英雄主义精神体现在无数英雄事迹之中: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中央苏区与林彪合作取得一系列胜利;在长征路上无论是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还是打下天险腊子口,聂荣臻都是其中的决策者。1937年,聂荣臻与林彪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之后,聂荣臻率3000人孤悬敌后,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开展了惊心动魄的反扫荡。新中国成立前夕,撒豆成兵的聂荣臻使主力部队由3000人变成了30多万人。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虎添翼,开拓并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宏伟业绩。聂荣臻的一生无不体现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一、聂荣臻元帅与两弹一星事业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伟大奠基者,聂荣臻元帅为中国发展两弹一星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影响深远而又难以估量的一笔财富。他是两弹一星事业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建国初期,我国的科技力量很薄弱,平均70万人中才有一名科研人员,平均1125万人才有一个科研机构,重要学科和现代化科研工作则完全处于空白。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聂荣臻在《加强我国研制导弹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对导弹问题的研究制造采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的方针。聂帅在报
告中所提出的这一方针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和肯定。1959年7月,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时间制造出原子弹,接着又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为主,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毛泽东当时戏称,造原子弹是造一个大炮仗。在苏联撤走专家,我国的工业和科技力量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是否要继续发展两弹,也开始出现争议。有人认为,现在连肚子都吃不饱,还搞什么两弹?争论一直延续到1961年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会议上。聂荣臻说:糊涂!遇到这么点困难,听到这么点议论,就想退缩,要干点事历来就没那么容易的不搞出两弹来,我死不瞑目!回京后,他签发了《导弹、原子弹应该坚持攻关的报告》,交给中央。这个报告很快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赞同,保住了两弹。
此后,根据中央的决心,聂荣臻统一组织了全国大协作。1964年10月16日我国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清晨,亲临西北核试验基地的聂荣臻下达了氢弹试验命令。氢弹在预定高度爆炸,68岁的聂帅手握电话,激动地凝视着天空那朵硕大的蘑菇云。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尖端武器的研制速度让世界惊叹不已。聂荣臻元帅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关于中国科学家如何在那个艰苦的条件下,依靠自己力量,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如今已广为人知。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聂荣臻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知识分子,并给他们提供最为稀缺的精神财富信任,这或许是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最值得被提及的一点。
受新中国的感召,1949年以后,从国外陆续回来了一批科学家。当时有条件出国留学的,以新政权的政治标准来看,都属于家庭成分不好的。用这些科学家,很多老干部思想有抵触情绪。聂帅就反复做大家工作。有的知识分子经常发牢骚,有人将此反映到聂荣臻这里,要将其打成右派,但都被他挡了回去。1960年,苏联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全部233名专家后,中国科学家依照图纸,改进了东风二号,预计射程1200公里。1962年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东风二号在众人期望中点火升空,结果升空不久就掉下来,火箭坠毁,发射失败,包括钱学森在内的科学家情绪受挫。聂荣臻听了汇报后说:不要追究责任,失败也有经验,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不要急,好好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经过一系列地面试验,1964年6月29日上午7时,改进后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在酒泉基地发射成功。此后,又三发三中,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盾牌。任新民在回想这
段历史时说:没有聂帅的信任和理解我是顶不住的!
聂帅把自己比作科技战线的后勤部长。为了能让攻关的科技人员在困难时期生活有所改善,聂荣臻四处募捐,从各大军区、地方募集一批批肉、鱼、豆等营养品,专配给从事国防尖端科研的专家们。针对知识分子当时科研工作时间不足的情况,聂帅对要求科技人员政治上要红的不切实际做法,亲自主持形成了我国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宪法的科学十四条,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文革期间,一些科技工作者受到迫害,聂帅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造反派对核潜艇研制工作横加干涉和阻挠,这时,他斩钉截铁地说:就是戴手铐,这个工程我也抓定了!
聂荣臻还曾下规定:党委不要干涉技术工作,由专家自己解决。在政治挂帅的时代,这样的决策是需要魄力的。钱学森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们的眼中,聂帅是真正了解知识分子的。我们都十分怀念聂帅的那个时代,他是中国科学技术的黄金时代。
聂帅在科研的组织上,创造性地把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思想,成功地运用到核武器、空间技术、航空、舰艇等国防尖端技术的研制工作中,提出了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大力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采取组建国防科技主力兵团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我国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优秀科研人才的作用,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们在整体科技水平上的劣势,变为在一些尖端技术上、在一些重点科研课题上的综合优势,并以此带动其他科研项目的发展。正是由于聂荣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坚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等一整套独立完整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体系的思想,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弹箭腾飞,星游长天,使我国国防科技在当今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晚年的聂荣臻,壮心常在,时刻关心着国防科技和军队建设,关心国家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5月14日,这位共和国仅存的一位元帅,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93岁。他的部分骨灰护送到西北戈壁滩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试验基地,安放在最有意义的大漠中,以表达他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厚爱和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所寄予的殷切希望。让骨灰化作泥土,滋养青松翠柏,为后人遮荫这是聂帅最后心愿和奉献。
聂帅的一生很巍峨、很美丽,包含了山高水长那深远的意境世态万物,繁衍生息,只有那高尚的品格可以生生不息!
二、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原子弹试验发出的春雷般巨响和卫星传回地面的《东方红》乐
曲,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在制造出争气弹、争气星的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其核心为科技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科技工作者坚强的精神支柱。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基点。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我国的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历史发展表明,如果没有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核威慑力量及其相关国防科技的发展建设,中国就很难有60年的和平发展。两弹一星的成功让中国人民从此将祖国的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两弹一星的事业和精神,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三、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青春奉献伟业
毛泽东说得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要有点精神。好的精神能够产生民族的凝聚力,支撑起民族的脊
梁,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今天的世界,新的国际关系机制转向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政治为中心,新科技革命成为它的起点和推动力,争夺高科技优势已成为国际关系新机制的核心。随着中国掌握两弹一星技术,带动了众多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又迎来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国防力量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中国的国防力量完全具有自卫反击的能力。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芒。
作为青年同志,我们要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既继承了几千年来对民族风土、民族文化的深厚眷恋,更融合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衷心热爱。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党爱国的崇高品质,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祖国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当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作为青年同志,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理想是人生的方向,信念是前进的动力。个人的理想信念只有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向聂荣臻、钱学森、孙家栋等老一辈学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好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思想准备,厚积薄发,攻坚克难,青春奉献伟业。
作为青年同志,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五型青年英才。要牢记使命,努力做战略型青年英才;要学思结合,努力做学习型青年英才;要勇挑重担,努力做创新型青年英才;要拓宽视野,努力做国际型青年英才;要创先争优,努力做示范型青年英才。
聂帅的精神永在!两弹一星的精神永在!它将照耀我们,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美丽的青春!
【篇二】:2016关于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
2016关于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一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2016关于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长征只等闲。这是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我的长征》这部电影就讲述了长征路漫漫。
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具有的美德。当我看到一位刚刚处理好伤口的伤兵,由于手术台已经占满了人,而又有急救,便主动下台让给别人。我深受感动,这位伤兵实际上伤势不浅,需躺下休息,但为了别人,拱手相让,这种品质一直驱使着我,我摘下自己的眼镜,借给了近视眼的同学,虽然有点模糊,但很高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泸定桥,一条条铁链,河水像脱疆般的野马狂奔,看了便毛骨悚然。八路军们并没有胆怯,勇往直前,枪林弹雨,已经葬送了几条活生生的人命,但也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铁链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火一般的鲜血;留下了火一样的斗志,火一样的品格。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换来的。虽然只有那普普通通的武器,但八路军仍浴血奋战,多么伟大啊!他们为了自己的家园和平、安宁,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灵魂。英勇坚强的八路军们,我为你们感到自豪,为你们感到骄傲!
我们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同样要报效祖国,不要以为生于乱世才可以报国,要想报国,何时不可。我们是蓝天下翱翔的雏鹰;我们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我们头顶一片晴空,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英雄们谱写了新歌,让我们以八路军们为榜样,踏着先烈们的足迹,勤奋学习,继承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以优异的成绩告慰先烈的忠魂。伟大的祖国时时刻刻召唤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勇气,让我们为中华谱写一首璀璨的诗篇。
【篇三】:精神的力量
心得体会
读《精神的力量》心得体会
近日,我学习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的力量》一书,书中对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伟大精神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总结了其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精髓。
我党是一个具有90多年光荣的政党,90多年来,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培养了优良传统,孕育了伟大精神。这一个个伟大的精神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我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全书分别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论述了各个时代我党的精神核心和力量源泉。
在论述井冈山精神时采用了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以及江西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文章全面阐释了井冈山精神,这一红色的基础精神。通过这三篇文章的学习,让我清楚了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沿着井冈山精神,我党从艰苦走向成熟,一步一步壮大,伟大的精神孕育出了一个伟大的党。在论述长征精神时采用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成政、欧灿的文章全面进行了论证,并总结出了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我党从长征中走来,在长征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在长征里总结自己、开创未来。我党走在长征的路上,这是当今时代赋予党的责任和任务。在论述延安精神时采用了陕西省委、陕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齐三平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延安精神发源于陕西,辐射在全党、全国,坚定地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至今都是我党的宗旨,延安
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他的发扬光大使民族复兴,国家兴旺,在
延安精神的鼓舞下,我党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论述大庆精神时采用了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和大庆油田党委的文章,通过文章的阐述使我明白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大庆精神让中国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大庆精神的薪火相传是我党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企业服务人民、回报社会、造福国家的有力体现。在论述两弹一星精神的时候采用了中国国防科工党组、钧弓、陈鲁民的文章,三篇文章从一个中心阐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党前进发展,一直到今天的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等等。在论述雷锋精神时采用了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廖小言、刘强的文章,通过对雷锋精神的集中阐述,使我明白了雷锋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被郭明义发扬光大,雷锋成为了道德的明星、时代的楷模。在论述改革开放精神时采用了中国改革前沿深圳市的文章,讲了改革初期的那种敢闯敢干的精神,在江苏省省委书记和山东省省委书记的文章中,我读出了创新的重要,在改革中需要创新,创新才可以取得成果,在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当代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一个党的长久需要长期科学的发展。
我们的党还很年轻,我们的党还需要大量的精神支柱,我愿意用我的一腔热血践行党的精神核心,为党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
保卫部
胡代平
【篇四】:历史的足迹是新的契机
观两弹一星有感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历史的足迹是新的契机
工学院
自动化11-1111044126刘金秀
--观《东方巨响—中国两弹一星实录》有感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历史的车轮翻滚,岁月步伐匆匆,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我们应该铭记,而且,不仅仅只是铭记,那些先人给予我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我们不能忘记那声声来自东方的巨响,那两朵硕大的蘑菇云,还有
萦绕在我们星球上空的拿首气势磅礴,澎湃激昂的华夏之曲—东方红。
早在5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研制原子弹
的决策。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毛主席决定,为了防御,中国也
要搞原子弹。我们不首先进攻别人,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
防御。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战略思想。研制原子弹,当时总的方针
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搞原子弹的科研单位、工厂、各种设备与技术都是中国自己的。我理解这就是中央当时搞原子弹的方针,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确立的积极
防御的战略方针。
中央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原子弹,这件事太重要了。后
来又决定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导弹和自行研制人造卫星,统称“两
弹一星”。原子弹和氢弹是二机部负责,导弹是国防部五院(后
来的七机部)负责。毛主席对原子弹研制有一个批示:“要大力
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中国科学院就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大力协
同”和“三家拧成一股绳
”的精神,主要承担原子弹和导弹研制
中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和技术任务,包括理论分析、科学试验、方案设计、研制以至批量制造所需的各种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至于人造卫星,则从构思到建议,都是由中国科
学院提出,先后两次上马(1958年、1965年)。经以周总理为主
任、罗瑞卿为秘书长,具体领导这项工作的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
后,在国防科委的统一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整个系统的技
术抓总,并负责研制卫星本体,七机部负责运载工具,科学院和
四机部共同负责地面测控系统。任务的单位。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全院
科研人员的2/3。我们搞原子弹,怎样贯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
针?
自力更生为主,就是主要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开展科研。当时
研究核科学与核技术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还有一些分散在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研究所和其他部门的研究
机构与大专院校。毛主席问:“中国有没有造原子
弹用的铀矿石?”李四光说:“有!但是,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份只含千分之几。”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气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跃,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
“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气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跃,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中国人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那贯彻云霄的东方巨响,将会唤起新的未来!未来在我们脚下,未来要由我们主宰!
【篇五】:弘扬民族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民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几千年的风刷是漫长的,但是,经得起几千年的风刷的那还有几个呢?
这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独一无二的,举世无双的。我觉得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所谓的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们的追求,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只有我们不断地追求,才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成就!才能成功。早在夏朝时期,商汤就伐夏,他追求美好的成就,他追求美好的生活,然后自强不息的,一步一步地慢慢地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创造出另一个伟大的王朝。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会繁衍不息。
清朝末年,我们的祖先失去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活如同行尸走肉,受到了周边的列强的侵略而无力抵抗,在一次次的流血之后,大家重新走到了一起,重新找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重新团结在一起,获得了成功。
我们曾经饱受失去民族精神的痛苦,也曾经在拥有民族精神而自豪!在新的一个时代,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民族精神,而应该继续把我们民族的弘扬下去。作为新时代的希望,增强自己的素质!在同学们老师们的领导下,努力地落实好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追求,自强不息地干好每一件事,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
险阻,都要走下去。不断地改变自己,把自己做好,做强!我们要清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两弹一星”的精神
20世纪40年代,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核能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成为少数几个掌握核心技术国家进行讹诈、核威胁的本钱。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一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团毅然做出研制“两弹一星”(即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突破国防技术的战略决策。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技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发扬了爱国主义、集团主义
和革命传统精神,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原则,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战胜了重重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1960年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近程导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的鼓舞了全党全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在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新的革命精神,是中国科技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同志对“两弹一星”精神作了精辟概述,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作出了高度
评价,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神州”升空,上九天揽月;“非典”远遁,靠万众一心。过去的一年,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兴奋。昨天,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屈不挠地战斗;今天,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下,让伟大的中国傲然毅力在世界的东方??
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灵魂的陪伴,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国几千年继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并在我们中国长远地发挥着积极影响呢?这不是因为什么,只因为雷锋有一颗憎爱分明的立场、言行一致的精神、奋不顾身的斗志”。雷锋平凡、生命短暂,但却光辉了一生,他不仅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征程中,生生不息,日渐壮大,开发和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
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各兄弟之间,更表现在各国之间,“停止战争,共享和平”一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心愿,让我们架起一座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桥梁吧!胡锦涛领袖曾说过“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的精神,让国家加快地前进,所以,我们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勤劳勇敢是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努力不懈,勇于
【篇六】:戴金剑学习马兰精神心得体会
立足本职岗位,学习马兰精神
深秋时节,枯藤老树,黄叶纷飞,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将迎来55周年诞辰。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正式组建,因驻地生长马兰花,又称为马兰基地。回顾历史,创业初期,面对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封锁、资源匮乏、毫无经验、白手起家的任务难关,广大官兵战戈壁、顶风沙、冒酷暑、斗严寒,住帐篷、钻地窑,吃大苦、耐大劳,用手工计算成麻袋的科研数据,用普通仪器改造自创精密仪器,用高寒山地模拟低温试验室??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爆响了中华民族的“争气弹”。基地事业在经历50多年来的积淀,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马兰精神,他们的足迹一直激励着一代代马兰人继续“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
在这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林俊德院士,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马兰精神直至生命的尽头,马兰花开,乡愁万里魂归故乡。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我们敬爱的林俊德院士离开了,那一天马兰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林院士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是参加了所有的核试验工作的功勋级院士。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像一名战士,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与死神做着斗争。而他的遗言,竟是像许多马兰人那样,将自己永远留在了马兰。马兰,这个他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变成了他永久的故乡。“留在马兰”这是院士的选择,也是世世代代马兰人的选择。这里,存放着他们太多的回忆,这里有着他们斩不断的牵挂,这里毕竟早已是他们的家。
林俊德院士一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核试验爆炸力学测量技术的开拓者——老党员、老军人、老研究员、老教授林俊德,在生命最后5个小时的生打硬拼中倒下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林俊德死了,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林俊德,祖籍福建;而马兰,远在新疆。去世后不归故土,却执意“埋在马兰”。为什么?他说:“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
75岁的林俊德,一生从事核试验工程技术事业,一生没有离开过叫“马兰”的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一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率先垂范、踏实做事。当他身患胆管癌(晚期),得知生命以日计算后,依然拒绝手术治疗,将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重要资料的整理、课题研究的指导、批阅学生毕业论文之中??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所作所为,许多健在的人,都远远没有能做到:
譬如,在自己的电脑里,他给他带的每一个学生都建了个文件夹,里面不但详细记录着学生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甚至还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长处短板。
试问,这等负真责、掏真心的导师、教授,有多少?
譬如,他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只看材料不看人;科研成果报奖时,他总是把自己名字往后排;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
试问,如此不图名、不图利的专家、学者,有多少?
譬如,为了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技术难关,他带领一帮博士硕士,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实验坑里,爬上爬下做实验,经常是一身土一身泥,当地人都喊他是“民工院士”。
试问,常常“一身土一身泥”、被唤作“民工”的院士,又有多少?
譬如,有一年他回老家,从林俊德在福建老家的弟弟口中闻知消息后,当地村干部要找车去接。谁知他背着军用挎包,搭了一辆拖拉机就回到了福建偏远的永春县五里街镇老家,说,自己是回乡探亲,不用打扰地方政府,悄悄回来就行了。
要知道,他不但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次获过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而且早在1993年就晋升为少将军衔。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居高位”、“有贡献”的大人物,回家乡竟然独自搭坐拖拉机,并多次严词拒绝家乡提议为他在村里建造“将军楼”。
试问,那些所谓有“光环”、有“官衔”、有“身份”的人,有多少会像他这样做?
譬如,他病逝前一天还在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一会儿,他说,坐着休息,不能躺,“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在生命终止的3天前,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顿生危机感,断然婉拒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清楚无误地交待给了同事和他的学生。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
林俊德走了,走得如此悲壮。其品质意志犹如铁打钢铸,无情的病魔休想“俘虏”这位连续52年战斗在核试验领域的顶尖专业技术人员。他就是那朵开在罗布泊大漠里的马兰花,他嘱咐家人将自己埋葬在成片的马兰花中,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相伴。
这是怎样的一个思想境界,又是怎样的一个选择啊?林俊德以其“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的“三不”自律和行动,对此作出了精彩而深刻的回答。
试问,一直坚持工作至死的人,有是有;但,有几个?
譬如,在浙江大学读书时,他一直穿的是妈妈在家做的土布衣土布鞋,没有袜子穿,没有蚊帐挂,晚上任凭蚊子叮,他始终泰然处之,从不在乎有些同学讥笑他“寒酸”。
试问,当今那些“图享受”、“追名牌”、“躲艰苦”的大学生们,在浑身“土”的林俊德面前,知耻否?
在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党、全国谋求人民福祉,实现民富国强宏大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有林俊德的那么一股干劲。只有弘扬林俊德“一息尚存拼搏不止”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我们才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林俊德走了,走得如此感人,如此难忘。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是我们每一个人向林俊德学习的最好行动,也是对林俊德最深切的缅怀。
变的是一代代新马兰人的面孔,不变的是马兰城中那一排排大漠胡杨,那一片片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那一群群和我一样怀惴梦想的追梦人,将永远流淌在记忆的长河里。马兰精神像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人生路。
戴金剑
2016-05-01
篇三:两弹一星的感想心得体会
尤越东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1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2欢迎下载